琅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1-09-09 09:33
    【字体:打印


     

    一、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回顾

     

    十五以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51亿元,年均增长8.5%,超过十五计划提出的12.6亿元目标;实现财政收入9130万元,年均增长7.6%(可比口径)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平稳增长。十五末,一、二、三产业之比由2000年的13.9:54.8:31.3调整为11.6:56.6:31.8。产业内部结构、所有制结构也得到较大程度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71亿元,超过十五计划提出的10亿元的目标。瑞兴化工、蓝岭印染、蓝岭纺织、新江玻璃、金丰化工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积极接轨长三角,融入南京都市圈,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58.6万美元,超过十五计划提出的利用外资500万美元的目标;自2003年建立招商引资统计制度以来,全区实际利用国内区外资金6亿元;2005年度全区外贸出口额实现3013万美元,超过十五计划提出的1023万美元的目标。

    ()各项改革整体推进。工业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到2005年末,我区29家区属国有、集体工业企业通过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全部退出公有序列,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调整同步到位,企业活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工作扎实推进,我区成为市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区和省级创建科普示范城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两基巩固成果显著,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完成率均达到100%,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紫薇小学成为省级特色学校(小学),市一幼成为省级一类一级幼儿园。卫生事业全面进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区、街、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保障成果进一步巩固;劳动关系协调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9.15‰降低到2005年的6.86‰。文化、体育、民政等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度,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10205元,年均增长15.7%,超过了十五计划提出的6580元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8元,年均增长9.1%,超过了十五计划提出的3261元的目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和社会的开放度、外向度不高,投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有效投入力度不大;二是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三是在第二产业中传统产业偏大,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尤其是名、优、特、新产品少;四是社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依然困难;五是街道、社区经济实力较弱,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六是缺乏吸引和挽留人才的有效机制,人才资源匮乏;七是财政收入总量较小,历史债务包袱沉重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和条件

     

    十一五时期,是琅琊区按照市、区一体化功能定位,进一步打好扎实基础,为更大发展作好充分准备的重要时期。琅琊区的发展既面临着有利的宏观环境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又不可避免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契机,积极走出一条符合琅琊区区情,具有琅琊区特点,使广大人民群众生产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富裕,全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资本继续向我国转移,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区域合作加强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并存,WTO规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全面显现。

    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时代主题。国家在区域发展上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十一五时期,安徽省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提出了全面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滁州市为实现经济新跨越,提出了强力推进东向发展战略,全方位接轨长三角,融入南京都市圈。

    十一五时期,琅琊区将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上。东向发展战略、工业立区战略、产业兴区战略的确定,为琅琊区发挥自身优势,接轨长三角,增强参与长三角经济分工、协作的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长三角地区和安徽省发展速度的加快,琅琊区发展的紧迫性更加凸现。

    ()发展条件

    1、有利因素与条件。一是长三角地区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部分生产能力向中部地区转移,琅琊区在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二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培育滁()()()()加工制造产业带,大的环境更加有助于我区工业发展和经济再上台阶;三是南京都市圈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任务将落在外围城市,我区已经基本形成城郊型特色高效农业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四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滁州中心城市的规划,将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旅游业,琅琊区作为滁州市城区,城市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将进入新的增长期;五是按照市、区一体化功能定位,可以共享市区基础设施、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等。

    2、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一是缺少大型企业,项目储备不足,对经济带动作用不强;二是工业产业结构水平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产业竞争力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少;三是有效吸引人才集聚的体制和机制尚待完善;四是琅琊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尚存在一些受制约因素;五是沿江地区马鞍山、芜湖等城市开发力度大,经济发展速度快,在接轨长三角,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上与之有较大竞争。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中共琅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全民招商创业,坚定不移地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工业立区战略和产业兴区战略,全面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城市服务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奋斗目标任务是:经过五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基本形成,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更加协调,各项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全面进步,初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经济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现价),年均增长22.5%十一五末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26.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

    (2)工业和第三产业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一、二、三产业之比调整到7:59:34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亿元。

    (4)十一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8.1%

    (5)十一五进出口额达到51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

    2、社会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科技对经济贡献率有所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十一五末万元GDP能耗降为0.7吨标准煤。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3、人民生活目标:

    十一五末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16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长9%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城乡社会保障达到全覆盖。

     

    四、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坚定不移地推进东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1、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和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明确重点、创新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

    在产业方向上,重点引入资金投向纺织服装、轻工、化工等我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壮大这些产业的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招商方式上,要注重实际效益,瞄准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组织好重大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驻点招商、定向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大项目跟踪力度。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在环境建设上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努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为投资者做好服务的意识,进一步简化程序,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发展的环境,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让投资者在我区安心、放心、舒心地创业发展。

    2、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

    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的产业协作,主动接受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充分发挥我区在东向发展战略上的区位优势,把长三角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积极引入长三角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快我区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要发挥我区在农产品方面的生产优势和皖东地区的中心城区优势。我区本身具有一定的蔬菜、花卉苗木等农产品生产优势,同时具有较好的交通等便利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对南京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供应,提升我区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市场占有率。

    3、实施外向推动,发展外经外贸

    在巩固我区纺织服装、轻工等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提高机电等产品的出口。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地方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与国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保护措施陆续到期的情况,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

    十一五期间,琅琊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发展支柱产业,提升工业化规模和质量,优化扩大第二产业;发挥地域经济优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发展都市型近郊农业,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围绕城市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壮大发展第三产业。

    1、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加速工业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是琅琊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目标的迫切要求。要以工业经济为中心,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带动一、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整体上规模、上水平。

    (1)优化工业结构。要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格局。继续强化纺织服装业。我区纺织服装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集群,霞客色纺、蓝岭集团、新业纺织等几家产品各具特色,在十一五期间主要进行内部改造,加大技改步伐,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针织、服装等产品,带动纱、布等上游产品上档次、增效益,形成产品中高档、工艺新技术、出口多元化、经营外向型的经营体系和产品体系。重点支持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15万锭色纺扩建项目建设。巩固壮大轻工业。支持滁州金恒油脂工业有限公司的高纯度磷脂、植物蛋白和生物柴油等新上项目建设以及圣力酿酒有限公司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争创名牌产品。扩大扶持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是我区未来比较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金丰化工10万吨合成氨技改扩建、食品级二氧化碳化碳,瑞兴化工二期年产3万吨二硫化碳,宏达模具冰箱真空成型模具,金三角公司化工设备制造等项目的建设。同时,围绕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突破,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加快发展,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2)壮大骨干企业。要围绕重点企业突破,加快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产业集中度高、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产业链条清晰、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新格局。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快速发展。争取到十一五末金恒油脂工业有限公司产值超过10亿元,金丰化工有限公司、蓝岭集团公司和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安徽圣力酿酒有限公司、瑞兴化工有限公司、金三角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新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产值超过2亿元,扬子绿色包装有限公司、新业纺织有限公司、银山棉浆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产值超过1亿元。并形成2-3个具有能参与国内竞争能力,产值超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利用临近市直大型企业的优势,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3)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着力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增强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专利,提升市场竞争力。着力抓好列入“861”计划的纺织、化工、机械等项目建设。

     2继续实施精农战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继续实施精农战略,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是我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要把我区建成滁城和长三角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城市绿化美化生产基地。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优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十一五期间,我区在农业产业结构上要优化粮食品质,提高经济作物比重,重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林果园艺、家畜禽养殖、草坪花卉、蔬菜瓜果等农业主导产业,形成高效的经、粮、饲三元结构。在组织结构上要大力推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走上致富路。在劳动力结构上要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每个村、每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要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

    (2)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重点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区引进适应本地种植、养殖条件,符合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安全农林牧园艺业优良品种50个,力争20个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推广应用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养殖技术、种苗繁育技术6项;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建立千亩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主要作物作业环节实现机械化。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抓好龙头工程示范工程,强化特色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选择一批以产前、产中和产后为对象的高科技农业产业项目,发展一批农业高科技企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扶持5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个人投资,兴办、联办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强化与农民利益的联结,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流通渠道,把专业营销队伍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4)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高现有灌溉设施的效益,消除所有水库带病运行,重点抓好双拥水库加固项目建设。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发展喷、微、滴、灌技术。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

    (5)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改造农村道路,完成农村街道6条农村公路的改建工程,为农民出行和物资流通提供方便,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6)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在农民自愿、依法、有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探索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更好地发挥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效能;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加强村庄规划和建设管理,促进集约和节约土地,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制定鼓励非农就业政策,拓宽非农就业门路,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本领,加快务农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达到就业转岗的目的。健全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1)继续发展商品流通业。进一步促进国有商贸企业的资产重组,重新焕发活力。突出我区作为皖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构建大中小结合、内外贸一体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根据城市规划,着力发展商品物流业,建设成为皖东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储运中心,成为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地区和皖东地区乃至安徽省的物流中转桥梁。

    (2)提高传统餐饮、酒店等服务业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区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对外交流也越来越多;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区也必然承担更多的旅游服务功能。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形式多样,适应不同层次居民需求的餐饮服务业,积极扶持和发展品牌餐饮、服务企业,着力提高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3)大力发展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十一五期间,要把培育新兴行业和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相结合起来,重点发展需求潜力大和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积极发展商务社区。在提高传统服务业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

    4围绕服务城市,加快发展街道经济

    (1)加快街道经济发展步伐。各街道要把发展街道经济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根据自身条件,以社区服务业为主,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引资办企业,动员全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类资源,管好、用好集体资产,抓住市区共建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和创业平台,引进更多的资本投入,发展自己,整活辖区经济,不断提高街道、社区经济收入,增强积累能力。十一五期间,各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均增幅要达到25%以上。

    (2)突出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壮大社区经济,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向社区放权、转权、还权,把社区建设成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基本单元。要改善社区服务设施条件,健全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各类民间组织作用,开展物业管理、维修、社区医疗、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环卫、托老托幼等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2010年,要基本实现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较高、经济效益良好的社区服务网络。

    ()坚持科教兴区,加速推进科教进步

    1、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

    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努力走科学统领发展,创新实现跨越的发展新路,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技兴工的重点是: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中心,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性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增强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能力,大力推广现代化生产手段,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扶持和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市场;加快扶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兴农重点是:大力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推广,包括农林牧园艺业优良品种、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养殖技术、种苗繁育技术等方面,加快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的步伐。

    继续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广泛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村组科普进家庭活动,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科技意识和综合素质,促进我区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2、着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全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一要继续完善和优化基础教育体系,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继续巩固两基成果,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义务教育,开展创建特色示范学校活动,争取2所以上学校跨入省级特色学校行列。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名师工程,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专科以上学历要达到8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要达到40%。二要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把握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积极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运用合作办学等市场化办学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化、市场化,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适用性。三要整合现有基础教育资源,促进城区小学布局合理调整。四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管理规范化。

    3、大力推进人才工作,加快培育人才资源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进一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流动的新机制。一要完善党政机关干部培训机制,完善选拔任用、竞争上岗和待岗制度,加大后备干部建设和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二要强化事业单位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和大专院校毕业生来我区工作。三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规划,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校、大型企业学习培训。积极开展技能竞争活动,培养岗位人才。四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企业家,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五要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更多的各类人才来我区工作、创业。通过以上措施,激励各级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氛围和环境,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生动局面。

    ()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力度,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1、切实加强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生态建设

    要继续把建设绿色琅琊,打造生态城市作为重要任务来部署,提高城、郊环境质量。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重点完成金丰化工、蓝岭印染、金恒油脂、新业纺织等企业的污水处理、在线监测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在绿化工作上,以建设具有琅琊特色的森林生态网络为重点,以林业科技发展为依托,突出抓好成片林保护、四旁绿化和苗木、花卉生产。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节约使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利用资源,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要突出加强节能节水。全面推广节能、节水产品,限制高耗能、高耗水行业的发展。三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大对三废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开发力度,选择重点企业示范,有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支持金丰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合成氨装置三废回收配套6兆瓦背压发电供热、金恒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废弃油脚提取高纯度磷脂、扬子绿色包装有限公司纸箱边角料回收生产环保型餐具等项目的建设。四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大力提倡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约各种资源,减少资源消耗。通过以上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3、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要切实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把握工作主动权,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推进安全生产从人治向法治,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从集中整治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从事故查处向强化基础,从主要防范伤亡事故向全面作好职工安全健康转变。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

    4、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要坚决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搞好优生优育。继续加强对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继续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关爱女孩工程,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正常。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1、扩大就业门路,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区内外企业使用本地劳动力和劳动力自主就业。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无污染产业。认真落实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街道社区就业平台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加快完善劳动保障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设施建设。完善就业服务网络,规范劳务市场,确保劳动力市场有序运行。积极开拓区外就业渠道,发展对外劳务。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个私经济、第三产业等,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依法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资金来源多渠道、社会保险全覆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建立和完善科学管理、安全运行和防范风险的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做好改制、转轨和关闭、破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妥善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建立和完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坚持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规范的农村救灾、救济制度,形成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互助和优惠政策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济体系。加强《劳动法》执法力度,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卫生、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区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组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搞好文化共建工作,努力增加文化服务项目,重点做好区文化馆和街道文化站等基层文化服务场所建设。

        进一步推进卫生工作。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健全区、街、村()三级公共卫生网,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加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努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要以市、区共建为契机,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到2010年全区所有社区工作与服务用房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在社区组织建设上,要完善社区的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目标建设社区。

    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继续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关心老龄和妇女儿童工作,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完善优抚安置和双拥制度。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城市预备役工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加强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继续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搞好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村、组、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坚持依法治区,推进依法行政进程。继续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发展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的各项措施,加强源头治理,坚决遏制腐败现象产生,逐步铲除腐败产生的土壤。

    做好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校园法律进农家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

    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维护社会公平。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平安琅琊创建活动,提高整体治安防控能力,保持对各类刑事、经济犯罪的高压打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全面深化改革,加速体制创新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配置上给予更多的倾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建立审批和许可事项的监督管理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能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转变政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使各职能部门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起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办事高效、决策科学、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使公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有序退出,完成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完成工业企业改制的同时,将工业企业改制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到商贸流通企业的改制之中,积极探索并启动国有、集体商贸企业的改革,努力盘活存量资产,逐步整合商贸流通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

        积极响应省、市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再上台阶。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扶持发展一批上规模、实力强的优势民营企业,引导非公企业向实业型、规模型、多元型、外向型、品牌型发展。积极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服务,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3、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大胆探索、逐步推开的基本思路,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大力发展民办事业,实现社会事业投资多元化。

    4、切实加强财税建设

    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不断加强支出管理,改善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完善财政体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税收全面发展。支持金融建设和改革,提高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5、着力规范市场秩序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展望十一五,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全区人民要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奋力拼搏,为实现全区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